日期: 2017-06-20
三星規模變大
南韓科技大廠三星電子公司的營收規模直逼全球最大科技業者惠普公司(HP),年度銷售幾達1,100億美元,但這也使兼具制造商及供貨商角色的三星電子面對與客戶正面競爭的新挑戰。
許多人仍把三星電子視為日本電子公司的手下敗將,因而對三星的快速崛起大感意外。三星采取的策略及組織架構都與1980年代的IBM類似,不僅生產電子產品組件,也制造直接賣給消費者的終端產品。
三星有三分之二營收來自電視、手機、計算機、打印機及相機等包羅萬象的產品,但有三分之一營收來自同樣制造上述產品的競爭對手。三星出售內存芯片與面板等關鍵零件給其它電子制造商,每天都得審慎捏拿自身利益及客戶利益間的分寸。
三星12日宣布推出自家智能型手機平臺bada(韓文意思為海洋),最能凸顯這種沖突的關系,因為推出手機平臺將直接挑戰向三星采購閃存芯片及面板的大客戶蘋果公司,以及三星智能型手機原本采用的操作系統供貨商微軟與Google。
三星執行副總裁李昊秀(音譯)說,三星手機仍會繼續采用微軟的Windows Mobile及Google的Android軟件,但三星希望與蘋果等業者一樣,可因自有的平臺獲得彈性及控制權。
為減少與客戶與供貨商競爭而造成摩擦,三星要求每個事業單位自負盈虧、支應各自的資本需求,且各事業間的談判都與對待外部企業一樣。
三星資深副總裁兼營銷策略師史提爾說:“大家以為我們是垂直整合,其實并非如此。我們堅持各事業負責自己的成敗?!?br />
盡管三星旗下各部門并不互相補貼,但分析師說彼此之間還是偶有互惠。例如,三星的電視制造部門就算碰上液晶面板缺貨,還是能取得貨源。市調業者Displaysearch公司副總裁席門薩說:“他們的內部競爭在業界十分出名,但各自遇上景氣循環的嚴峻期,還是會彼此伸援手?!?br />